近日,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会议从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当前存在的主要水污染问题、立法和污染治理建议几方面讨论了当前我国水污染治理所面对的主要形势。 主要观点 1.水环境质量仍然较差,农业与生活污染渐成头号污染源 截至2014年,我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仍有9.2%,距离“十二五”规划目标中基本消灭劣V类水仍有较大距离。此外,24.6%的重点湖泊水质为富营养状态,近海海域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我国水生态环境整体仍然较为脆弱。 经过十年来的大力投入,我国污水处理取得了较大成果,农业源和生活源已经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农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合计约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85.7%、氨氮排放量的89.6%,治理迫在眉睫。 2.工业污染结构特征明显,企业入园与园区污水处理将是下一步重点 工业水污染历来是我国治理的重点,造纸、农副食品加工、化工、纺织业四个行业占据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此外,约80%的化工、石化企业建立在江河沿岸,具备较高的环境隐患,这些行业预期将是未来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 天津爆炸事件让人们对化工与危化企业的安全隐患重视程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爆炸之后的水、大气、土壤污染也被媒体持续关注。我们预计天津港爆炸事件带来的积极影响将持续发酵,各地政府将进一步重视污染企业的治理,工业企业入园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随着“水十条”精神与细则的逐步推进,工业园区治理标准预期将逐渐严格起来。预期到2017年底,我国主要的工业聚集区将全部建成集中式的污水处理设施,并同时完成全国的排污许可核发工作,工业企业排污将被进一步依法监管,企业入园将是唯一出路,这将极大利好工业园区的污水治理企业迅速发展。 3.水污染监测力度急需提升,水质在线监测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监测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水污染治理力度提升的重要桎梏之一,目前我国仅有约6万名环保执法人员,环保执法密度为63.2人/万平方公里,资基层环保执法力度与执法能力远远跟不上执法需求。加上我国目前水污染治理法规尚不健全、多部门职责交叉问题突出、企业在线监控装置篡改状况时有发生,我国整体的水污染监测力度较弱,需要迅速提升。 地表水、地下水、近海与湖泊是我国水质监测三大领域,考虑到我国环保执法能力短期内难以得到较大提升,第三方环境监测预计将成为水污染监测的有力武器,水质在线监测由于真实性强、数据时效性与精确性强等特点,将率先受益于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大发展。 我们预计水质监测行业整体市场规模接近200亿,且行业每年的运营收入规模超过50亿。未来三年,随着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对地下水在线监测网络的投资推进与污染源监测的要求提升,预计未来三年水质监测行业整体投资将超过50亿。 |